关于我们

安博电竞官网网址一家专注于矿石磨粉域的企业

【70年铁岭记忆·铁西街】一街蝶变启新程

来源:安博电竞网上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5-30 09:16:17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辽宁因承担着祖国工业发展的重担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在那段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年代,辽宁很多城市都建起了自己的工业区,而因其地理位置大多位于铁路的西边,“铁西”一词也就成了工业区的代名词。在铁岭同样有这么一块被称为“铁西”的区域,新中国成立70年来,这里从工厂林立的兴盛,到改革发展的阵痛,再到“退二进三”的转变……这也见证了铁岭这座城市在历史大潮中的发展变迁。

  1965年12月,沈阳市第四橡胶厂的平板硫化工人袁景祥因为工作调动,举家搬迁来到铁岭。对于袁景祥的二儿子袁勇来说,当年的铁岭铁西工业区给他留下的印象并不美好。

  “在沈阳的时候,我们家已经住上了宽敞的楼房,有煤气、有自来水,但是当时的铁岭路面都是土路,住的是平房,做饭得用煤球生炉子,用水得去水井挑,和在沈阳的生活是没法比的,不过那时父亲并不计较生活水平的高低,一心都扑在工作上,他觉得组织上派他来铁岭市橡胶厂工作,为厂里搞技术探讨研究,是对他的信任,更是一种荣耀。”如今63岁的袁勇回想起以往的情景感慨道。

  袁勇说,上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正是铁岭铁西工业区最为繁荣的时候,有电子厂、光学仪器厂、铅矿转运站、农药机械厂、橡胶厂、精工厂、化工机械厂、纸袋厂、钢厂、化肥厂、齿轮厂、油脂化工厂、阀门厂等大大小小100多家工厂,能在这些工厂上班是非常光荣的,每天早晚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们是铁西各条街道上的靓丽风景。“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工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袁勇说,后来他的梦想实现了。1974年,他初中毕业后就到镇西堡下乡了。1979年初回城参加工作,如愿地成为了橡胶厂的一名工人。

  “在计划经济时期,厂里的生产任务完全是依照国家的计划走,国家要说明我们就生产什么,要多少我们就生产多少。工人们每个月按时开工资,各项福利待遇也好,有了这样的工作周围不少人都很羡慕。”袁勇说。

  铁岭精工机器厂是目前仍位于铁西的为数不多的工厂,虽然除了场地还在原址以外,其内部厂房早已被个人承包,但在往昔,精工机器厂绝对是铁岭最好的企业之一。精工机器厂于上世纪50年代初建厂,是当时全省最大的干燥设备厂,占地9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1500多万,职工1400多人,拥有主要设备400余台。厂内设有研究所、实验中心、计量检验测试中心,具有研究、实验、设计、生产各类振动式干燥设备的能力,在上世纪80年代,其生产的GZO型振动流化床干燥机、ZW型真空振动流动干燥机等设备,就已达到当时的世界领先水平。精工机器厂的辉煌可以说是铁岭铁西工业区的一个缩影,橡胶厂、阀门厂、光学仪器厂等众多国营、集体企业均在当时的国内乃至世界达到了领先水平,承载了铁岭一个时代的荣光。

  在计划经济时期,位于铁西老工业区的企业从本质上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国企有专项资金扶持和补贴,按照中央计划生产,利润上缴国家。集体企业更是没办法摆脱“吃大锅饭”的分配的方法。这样的模式,在封闭的经济体制中可以长期生存,但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必然受到市场冲击。

  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确立之后,劳动统包、统揽的就业制度,陈旧的设备和工艺,僵化的管理,都与新兴的经济模式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导致铁西各个厂的产品销量连年下滑。当时铁西各家工厂的经济结构、产业和产品都非常单一。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步履蹒跚,最终在与东南沿海新兴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

  在改革大潮中,铁西的各家工厂承受了巨大痛苦,付出了巨大代价。上世纪90年代初,不少规模小的企业已经关门倒闭,就连橡胶厂、精工机器厂、光学仪器厂、阀门厂等大企业都慢慢的出现了亏损。到上世纪90年代末,大部分工厂陆续停产倒闭,当时流行的一个词叫“东北现象”,就是指东北各城市出现了大量工厂停产、半停产,工人下岗的状态。1990年至2000年间,原本铁西工业区100多家大小工厂仅剩不到30家,大量工人被安排下岗自谋职业,仅有橡胶厂、阀门厂等几家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在改革的阵痛中,袁勇也成了一名下岗工人,和爱人购置了一辆货车,跑起了运输。

  面对这种颓势,2009年以来,铁岭市采取“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等举措,使工业公司顺利完成搬迁改造升级,并建成了以居然之家为核心、辐射辽北的家居建材中心,新建了金鼎盛世城、铭世首府等一批高档居住小区,完成了电子厂和一铁道门平房区改造。老工业区变化翻天覆地,得到了国家及省发改委的充分肯定。

  2014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铁岭市银州区铁西老工业区正式获批为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目前,铁西老工业区已有21家企业搬迁至新建园区,占老工业区企业总数的20%;新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引进、职业培训等服务保障能力不断的提高,园区承载成绩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在搬迁改造过程中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实现资产重新配置、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市场竞争力明显地增强,能发伟业铁岭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

  同时,结合城区发展功能定位,利用原工业公司腾挪出的土地,大力建设专业市场及打造城市综合体。开工建设了钢材、石材、木材、再生资源等专业市场。全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新建居然之家、装饰材料城和义乌小商品城,建设了银泰活力城城市综合体。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改建老年公寓,发展养老服务业。利用原橡胶厂、焦化厂、钢厂等工业公司腾挪出的土地,开发建设公共事业项目和商住项目,开发面积达120多万平方米。

  在铁西老工业区范围内共有集中连片棚户区11片,涉及居民4367户,11860人。目前,我市已实施棚改面积50万平方米,3600户居民迁入新居,北窑棚户区、铁岭县生产资料周边棚户区等地改造有序推进,涉及居民2000户、近5000人。我市连续几年实施老旧小区、弃管楼维修改造和物业管理等民生工程,涉及铁西居民6156户。

  为了完善新建居住小区的供暖系统,对老旧小区进行供暖改造升级,我市铁西老工业区积极地推进热力管网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新改建换热站20座,铺设管网28公里。2011年还对铁西汇工街进行了道路改造升级,拆除了绿化带,将原来的双向4车道变成了双向6车道,加强了新老城区道路交互与通行网络的衔接连通,改造面积7390平方米。同时,加快了老工业区绿化及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完成铁西增绿1.5万平方米,维修改建惠工园等3个游园广场,使铁西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最近这10多年,铁西的变化太大了,平房少了,商业居住小区多了,虽然很多工厂现在已无了,但是很多住在这里的老铁西人和曾经在这里上班的人,还是愿意把过去的工厂当成地名叫,动不动就说橡胶厂那块、钢厂那院、纸袋厂旁边、精工厂门口……每当听到这些厂名都倍感亲切,仿佛那个辉煌的工业年代就在昨天。”如今,已经退休的袁勇在铁西给儿子买了房,时常过来看看孙女,享受着天伦之乐,在他心里铁西工业的繁盛虽已落幕,但第三产业的娇艳花朵已经悄然绽放,未来铁西的发展值得期待。

  铁岭铁西老工业区,一个坚毅的名字,一个时代的区划。这里曾经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输出强劲动力。在经济大潮和历史洪流中蓦然回首,铁西慢慢的变成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时光中起落,在航行中沉浮,在痛苦中抉择,在守望中担承,在困境中崛起,也许这就是铁岭人应当铭记的“铁西精神”。